

黨史上的巾幗力量
時間:2022/3/8 16:45:25 訪問次數(shù):0次
編者按
在第112個“三八”國際勞動婦女節(jié)到來之際,“學習強國”學習平臺特別推出《黨史上的巾幗力量》一文,精選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、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、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(xiàn)代化建設新時期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有代表性的幾位女性楷模,展現(xiàn)我國廣大婦女在國家發(fā)展、民族興旺、社會進步方面發(fā)揮的巨大力量。
婦女能頂半邊天。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,中國婦女投身革命、建設和改革,她們抗爭、犧牲、奉獻,前赴后繼,接續(xù)奮斗,為實現(xiàn)民族獨立、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、人民幸福貢獻著巾幗力量。在黨的百年奮斗史中,巾幗不讓須眉的無數(shù)傳奇故事一直在上演……
“模范婦女領袖”向警予

向警予(資料圖片)
向警予1895年9月出生于湖南省溆浦縣城一個殷實的商人家庭。1919年10月她與蔡暢等組織湖南女子留法勤工儉學會,成為湖南女界勤工儉學運動的首創(chuàng)者。1922年初向警予回國后正式辦理了入黨手續(xù),開始領導中國最早的無產階級婦女運動,在婦女解放運動史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。
1928年3月20日,由于叛徒的出賣,向警予不幸被捕。在走向刑場的路上,向警予沿途向廣大群眾進行演講。殘酷的劊子手向她嘴里塞進石頭,又用皮帶縛住她的雙頰,街上許多人看了都哭泣起來。但向警予視死如歸,毫不畏懼,從容就義,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(yè)英勇犧牲,時年33歲。
“要學習大革命時代犧牲了的模范婦女領袖、女共產黨員向警予。她為婦女解放、為勞動大眾解放、為共產主義事業(yè)奮斗了一生。”1939年在延安紀念“三八”婦女節(jié)大會上,毛澤東在講話中,高度評價了向警予的一生。
“錚錚巾幗英雄骨”趙一曼

趙一曼(資料圖片)
趙一曼,本名李坤泰,1905年出生在四川宜賓一個封建地主家庭。1926年夏天,趙一曼加入了中國共產黨。
九一八事變后,黨組織派出大批優(yōu)秀干部前往東北地區(qū)開展抗日斗爭。正在上海中央機關工作的趙一曼也北上來到了白山黑水之間,先后擔任滿洲總工會秘書、組織部部長等職。1935年秋,珠河根據(jù)地遭到敵人的殘酷燒殺。作戰(zhàn)中,趙一曼為掩護部隊突圍,身負重傷昏迷被俘。
在開赴刑場的火車上,趙一曼給多年未見的孩子寫下了一封遺書:“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,就用實行來教育你。在你長大成人之后,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。”
1936年8月2日,趙一曼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1歲。
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

梁軍(資料圖片)
梁軍——新中國第一批全國勞動模范,人民幣上的女拖拉機手的原型。1930年,梁軍出生于黑龍江省明水縣一個貧苦家庭,17歲在鄉(xiāng)村師范學校半耕半讀。1948年,梁軍作為唯一一名女學員,參加北安拖拉機手培訓班,結業(yè)后投身北大荒開發(fā)建設。1949年10月,梁軍加入中國共產黨。1950年6月,以她名字命名的新中國第一支女子拖拉機隊成立。
梁軍一生與農機事業(yè)結緣。1990年,梁軍從哈爾濱市農機局總工程師崗位上離休。她的事跡被寫進教科書,被拍成電影,她駕駛拖拉機的英姿被印在1962年發(fā)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一元錢上。

以梁軍駕駛拖拉機為原型的人民幣。
梁軍四次當選全國人大代表,并入選“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60名勞動模范”。
從舊社會的童養(yǎng)媳到新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,從出生于邊陲小鎮(zhèn)的普通女性到享譽全國的勞動模范、人大代表,梁軍的一生見證了中國的變遷與發(fā)展。“人民幣上的女拖拉機手以我為原型,那是新中國婦女的代表。”梁軍生前說。
一輩子為民紡紗的黃寶妹

黃寶妹(資料圖片)
黃寶妹,1931年出生于上海。由于家境貧窮,13歲就不得不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擔,到上海裕豐紗廠(今國棉十七廠)做工。1949年上海解放后,在上海國棉十七廠,她迎來了重生,“當時我想,既然共產黨是為人民服務的,紡紗也是為人民服務,所以我就拼命干、拼命干。”她虛心學習先進的擋車經驗,摸索出一套“細紗擋車工逐錠檢修工作法”,打破了擋車工只管操作常規(guī),既擋車又能修車,為此紡出的細紗疵品很少。在物資匱乏的新中國,這些嘗試和創(chuàng)新是那么重要。
1952年11月,由于工作勤奮、業(yè)績突出,21歲的黃寶妹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。1956年2月,黃寶妹在上海見到了毛主席。“主席和我說,紡織廠好,全國人民穿衣服,要靠你們了。”從此,不做演員、不當干部,“為民紡紗”成了她一生的事業(yè)。

這是上海國棉十七廠細紗擋車工黃寶妹(左三)在表演操作技術(資料圖片,1959年)。新華社記者 夏道陵 攝
從13歲在日資紗廠當童工,到先后七次被評為上海市、紡織工業(yè)部和全國勞動模范,再到如今在嗶哩嗶哩當主播、為年輕人講黨課。“七一勛章”獲得者的黃寶妹,是新中國紡織工業(yè)的優(yōu)秀代表,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發(fā)展的“見證者、參與者、奉獻者”。
扎根農村大地的人民代表申紀蘭

申紀蘭出席第一屆全國人大會議時,參加選舉。(資料圖片)
在山西省平順縣西溝村展覽館外的長形石塊上,醒目鐫刻著2009年習近平同志看望申紀蘭時說的一句話:“太行精神光耀千秋,紀蘭精神代代相傳。”
申紀蘭是唯一的第一屆至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。“爭取男女同工同酬”,她以一個太行山婦女的倔強和堅韌,在樸素的勞動中創(chuàng)造出一段為歷史銘記的輝煌篇章。
申紀蘭有句話流傳很廣:“不是西溝離不開我,是我離不開西溝。”申紀蘭一生獲得過包括“共和國勛章”在內的許多榮譽,但淡泊名利的她始終把這些殊榮當作一種鞭策。她曾有多次機會離開農村,但她都婉言謝絕,因為在她心中“只有生活在農民中間,才能更了解農民疾苦”。

申紀蘭80多歲時依然堅持勞動,這是她前幾年上山栽樹時的情景。(資料圖片)
申紀蘭一生扎根農村,將一切獻給了黨、國家和人民。2020年6月,91歲的人民代表申紀蘭與世長辭,但她留下的那顆滾燙火熱的為民初心,卻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……
感動中國的女公安局長任長霞

任長霞(資料圖片)
14萬登封市民走上街頭,只為送別一個人——任長霞。
1983年警校畢業(yè)后,任長霞被分配到河南省鄭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工作,199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。
在21年從警生涯里,她從一個走夜路都會哭的女孩兒,成長為“辦案能手”“業(yè)務狀元”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她在鄭州市公安局中原分局工作期間,共挖余罪、破積案1072起,抓捕犯罪嫌疑人950余人。2004年4月14日晚,任長霞連夜趕回登封部署一起重大案件的偵破工作,途中不幸遭遇車禍犧牲,年僅40歲。

群眾為任長霞戴上紅紗巾。(資料圖片)
任長霞是感動中國的女公安局長,她被譽為警界“女神警”。任長霞的一生,忠實地履行了“立警為公、執(zhí)法為民”的神圣職責。
用生命堅守初心和使命的青年共產黨員黃文秀

黃文秀(資料圖片)
2016年,黃文秀從北京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(yè)后,回到家鄉(xiāng)廣西百色工作。2018年3月,黃文秀到樂業(yè)縣百坭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,埋頭苦干。在她的帶領下,百坭村貧困發(fā)生率從22.88%降至2.71%,88戶418人順利脫貧,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加6.38萬元,還獲得了2018年度百色市“鄉(xiāng)風文明”紅旗村榮譽稱號。

這是黃文秀生前的工作照(資料圖片)。 新華社發(fā)
2019年6月16日晚,黃文秀冒雨驅車行駛在百色市通往樂業(yè)縣的山路上,目的地是她牽掛的百坭村。那一天,病重的父親剛做完手術,她利用周末回家看望,看到天氣突變,她擔心村里受災,黃文秀告別了父親,叮囑老人“按時吃藥”,便啟程回村了。雨夜凌晨,山洪襲來,黃文秀30歲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扶貧路上……
“很多人從農村走了出去就不想再回去了,但總是要有人回來的,我就是要回來的人。”黃文秀曾這樣對同學說。她在入黨申請書里寫道:“一個人要活得有意義,生存得有價值,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,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、為民族、為社會作出貢獻。”
感動中國的“燃燈”校長張桂梅

張桂梅(新華社照片)
張桂梅,1957年6月生,中共黨員,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、校長。
她膝下沒有兒女,卻是170多個孩子的“媽媽”;她推動創(chuàng)建了全國第一所免費女子高級中學,讓越來越多的貧困山區(qū)女孩圓了大學夢;她傾心傾力幫助民族地區(qū)師生、困難群眾,將積蓄全部用于興教辦學、扶貧濟困。
今年65歲的張桂梅,是一位從教40余年的資深老教師。長期從事教書育人工作讓張桂梅認識到貧困山區(qū)的落后主要是教育落后,其中女孩受教育的程度更低,她決心幫助更多貧困山區(qū)女孩走出大山。經過四處奔走,2008年8月,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——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建成。

張桂梅(著黑衣者)和學生們在一起(2020年9月5日攝)。新華社記者 陳欣波 攝
如今,華坪女高的畢業(yè)生已遍布全國各地。女高學生有的成為鄉(xiāng)村教師,有的成為鄉(xiāng)鎮(zhèn)衛(wèi)生院的醫(yī)生,還有的主動報名到艱苦地區(qū)當兵。“學生們能夠用知識改變命運,有能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,把革命先輩的旗幟傳揚下去,這就是我對她們的期望。”
在黨的領導下,我國婦女事業(yè)闊步前行,在蓬勃向上的中國大地,億萬婦女同胞始終與祖國共命運,與時代齊奮進,在各個領域大顯身手,為社會發(fā)展和時代進步作出卓越貢獻。
(內容綜合整理自新華社、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、法治日報、黨建網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