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【廉潔文化】清風(fēng) | 用力多者收功遠
時間:2023/10/27 17:20:03 訪問次數(shù):0次
“用力多者收功遠,其所精誦,乃終身不忘也”,在《司馬光好學(xué)》一文中,朱熹用這樣的言語評價司馬光勤奮讀書。幼年時的司馬光擔(dān)心自己讀書“記問不若人”,別人會背誦了便去休息玩耍,他卻“獨下帷絕編,迨能倍誦乃止”。司馬光勤學(xué)惜時,或在馬上,或中夜不寢時,詠其文,思其義。久而久之,終成大家。他發(fā)奮沉潛十九載編纂的《資治通鑒》,成為規(guī)模宏大的編年體史書典范,他自己也成為靠勤奮努力成就功業(yè)的楷模。
古往今來,“用力多者收功遠”的事例不勝枚舉。大凡有所建樹、做出成績之人,多是從下苦功夫走過來的,也多為“用力多者”。曾言“語不驚人死不休”的杜甫,在詩歌創(chuàng)作上執(zhí)著追求,一生寫詩不計其數(shù),為后世留下多首壯麗詩篇。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“廢紙三千”,磨墨練字用完整整18缸水,銖積寸累,終成書法大家。收獲的多少與付出的多少緊密相關(guān),只有付出超人的努力,才能收獲超人的成績。
人生在勤,勤則不匱。“用力多者收功遠”的前提是“用力多”,這是做事之要,亦是成功之道,而“用力多”其實就是一個“勤”字。誠如《中庸》里的一句話:“人一能之,己百之;人十能之,己千之。果能此道,雖愚必明,雖柔必強。”成功并非隨機的好運,而是勤奮的累積。堅信“用力多者收功遠”,并篤行之,必會有不一樣的結(jié)果。
用力多者收功遠,貴在用心專一。單單“用力多”還是不夠的,要實現(xiàn)“收功遠”的目標(biāo),還需要目標(biāo)專一、方向正確。明末清初史學(xué)家談遷為編撰一部翔實可信的明代史書《國榷》,歷時20余年,前后“六易其稿,匯至百卷”,可謂“用力”之多。不料,初稿完成后卻被人偷走。面對這一致命打擊,談遷不移其志、不改目標(biāo),沒有一蹶不振,而是愈挫愈勇,繼續(xù)四處走訪明朝遺臣、故舊,實地考察歷史遺跡,又經(jīng)過4年的不懈努力,終于完成《國榷》新稿??梢?,凡事咬定一個目標(biāo)、朝著一個方向,矢志不渝、百折不撓,定會取得不凡的成績。
用力多者收功遠,難在行而不輟、持之以恒。古人有言:“日日行,不怕千萬里;常常做,不怕千萬事。”干任何工作,只要一天天堅持、一點點積累,深耕細作、久久為功,終會迎來輝煌。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(shù)的研究、應(yīng)用、推廣,創(chuàng)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(shù)體系,為我國糧食安全、農(nóng)業(yè)科學(xué)發(fā)展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杰出貢獻。
功不唐捐,玉汝于成。干事創(chuàng)業(yè),絕不能心浮氣躁,急于求成,唯有多下功夫、多用氣力,認認真真筑基礎(chǔ),扎扎實實謀發(fā)展,才能走好新征程,創(chuàng)造新業(yè)績。(王臻)